10月26日,王健华和我去北京医院探视范经理,看到他消瘦了许多,好生难受,心里默默为他祈祷!想不到才过去半个多月,他就匆匆离去了。在我心目中范老师一直是个快乐的人,此时此地,我们要收起悲伤,抖起精神来学习范老师,继承范老师未了的事业。
我初识范老师是在2001年12月14日,在学校五人领导小组原则通过聘请范敬宜同志为即将成立的12bet登录入口首任经理后,陈希书记带着我和王健华去拜望范老师,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一见面,都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在听取了我们关于建院的设想后,他说:自己从人民日报社的岗位上退下后,有一个夙愿,就是办新闻教育。他说过去大学出来的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不好用,常常要“回炉”。从清华的地位和影响看,不能培养一般的新闻人,而是要培养主流媒体用得上的“高手”,并表示如能参与这个过程,是自己的荣幸。这样,聘请经理的工作就算落定了,范老师开始参与学院的筹建工作。
范经理到任后,很快就推出了清晰的育人理念:“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其基本内涵在我们拜访范老师时在他的谈话中就有了。后来,他在2002年学院介绍册子的“经理致辞”中,表述得更加充分。在此基础上,我与学院班子成员一起,将范经理的办院理念,归纳为上述16字,得到经理的首肯。
范经理对于学院、对于清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作为新闻教育家的教育理念、他的哲学思维、他的工作作风和高贵品格,为学院注入的可贵的精神和气质,使年轻的学院呈现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其影响远播学界和业界。
首先是他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温总理关于《乡村八记》的信中提到新闻人最重要的品质,在范经理身上得到最生动的体现。他身上映射着范仲淹的高贵品格,有着《岳阳楼记》所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正如他自己说的:“《岳阳楼记》是我心中的灯”。为此,他能够“啮雪餐风曾经惯,粉身碎骨又何惜?看人间广厦万千间,腰甘折!”,无论是环境岗位如何变化,这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始终不变;为此,他能够在最艰难的岁月坚持“一囊诗梦一囊书,锐气纵横未见输。”“越陌度阡终不悔,人间何处不征途!”其动力就是他的心始终与最底层的民众联系在一起。他格外敬慕老新闻家穆青,特别体会穆青对他说过的话:“千万不能忘了老百姓,要处处想到他们。只要永远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心里就踏实,就有抵制各种错误东西的力量。”他的《文集》扉页只选了两张照片,一张是他在艰难岁月放声大笑的身影,一张是他下放时与最贫困村落的村民在所居破茅屋前的合影,表明了他永远乐观向上的品格和基层民众在他心底里的崇高位置,而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正是他对人民的爱,所以升华了对新闻事业的爱,他到清华讲的第一堂课就是“如果有来生,还是当记者。”
范老师有着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实事求是是他鲜明的品格。他有一句名言:“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1986年他在经济日报任总编辑时提出了新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到了新闻教育第一线,他以对员工深深的热爱和爱护,依然坚持贴近员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表示要“放下架子,先当员工,陪着他们一起成长,了解他们的现实思想状况,了解他们困惑的来源,然后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新闻实践和人生经历,试着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说点新鲜话”。这正是范老师的教学使员工受到深刻的启迪,受到员工发自内心的欢迎的原因,他成为学子心中亲切的“范爷爷”。同时,他特别重视实践教育,亲自落实员工去媒体进行专业实践。鼓励员工多了解历史、社会和国情,珍惜今天的生活,以高度的责任感去记录历史,反映现实。引导同学们不能只看到眼前这一小块地方,要关注960万平方公里上发生的事情,还要有世界眼光;他坚持辩证地看问题,比如可称为他的成名作发表在《辽宁日报》的“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就是一篇深入实际又高瞻远瞩的好文章。在他出任经理后,仍笔耕不止,写了多篇充满哲理的好文章,如非典期间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最易往往是最难”,从修车摊旁市民关于非典促进了洗手习惯,联想到诺贝尔奖得主认为在幼儿园学到最重要的东西,从而得出“世间万物都是祸福相依,难易相成。最易往往是最难,反过来说,最难也可以转化为最易”的结论。在学院的工作中,范经理也是引导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正确看待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院班子成员要多看他人的优点,要有大局观念,要发展地看问题等。范老师的工作态度极其认真严谨。无论是讲话或是讲课,都逐字逐句地写讲稿,对于员工作业也是逐字逐句地批改,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生动体现了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行胜于言”的校风。
同时,曾经身居高位的范老师待人接物总是那样谦和,他从来没有居高临下的气势,也没有颐指气使的作风,总是很好沟通商量。有时我们要与他谈工作,他一时过不来,就在他家附近的清香林茶楼见面,每次他总是早早等候在那里,谈完了就站在路旁挥手目送我们。
范经理是一位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的领导。能够与他共事是荣幸而愉快的事情,范经理也多次谈到在清华工作期间是他最愉快的经历。他到清华任教两年时曾做诗抒发自己的快乐:“水木清华多异才,文章风骨续兰台,两年几席最堪忆,快事平生有几回。”在建院八周年的“经理手记”的结尾处,他说:“能够在垂暮之年,度过这样一段心情舒畅的校园生活,更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他十分看重这段献身新闻教育的经历,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获得“中国新闻教育奖”非常高兴。受过“范爷爷”教泽的众多学子和同他共事过的同仁们都认为这是名至实归的褒奖。他十分珍惜从事新闻教育的实践,也十分爱护12bet登录入口的12bet登录入口,特别注意院风建设。在建院三周年时他说:“ 一个国家要讲国风,一个学校要讲校风,一个家要讲家风,同样,一个学院要讲院风。”“12bet登录入口是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充满着正气和亲情、充满着和谐和温馨的集体。在这里,领导和老师之间、老师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之间都非常平等、随和、亲切,这也正是学院三年来赖以迅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也是在别的地方很难感受到的。”学院能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当家人“范爷爷”的博大胸襟、高风亮节和为人的谦恭、平和、务实。我们打心底里尊重他,受到他的熏陶和影响,他是我平生在身边遇到的最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
范老师是一个儒雅之士,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是诗书词画大家,他在无锡国专的同窗、红学家冯其庸称他是“诗书画一体,情文韵三绝”,季羡林先生甚至以“四绝”称之,因为他还了解西方文化,“是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但范老师却谦逊地说,自己不是画家,不是书法家,更不是诗人,只是一个“老新闻工作者”,诗书画,“余事”而已。范老师的切身感受,使他十分赞同和重视钱学森先生所强调的“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他说:“近十年来,不论是在报社工作,还是在学校讲课,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宣传钱老的观点。我认为它不仅对科学研究人员有启发,而且适用于一切领域。因为需要‘避免死心眼和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的,绝不只是科学研究工作。”他还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死心眼”的例子,强调要懂得“物艺相通”的道理。
范经理作为一位德艺双馨的文化人,特别重视文化建设。他呼吁要力戒浮躁,强调新闻要有文化,指出“新闻人本身就是文化人,……应该是有社会责任感、有学问、有道德、有能力的文化人。”他谈到一个员工写信给他,希望学院增加人文教学。说:“水木清华留在我们记忆里的,不应该只是郁郁葱葱的校园和古老优雅的建筑,而应该是王国维、陈寅恪等前辈那样又深又广的知识海洋和文化积淀。” 为此,他为全校新生开设了一门研讨课 “新闻中的文化”。在2007年学院举办的毕业典礼上,范经理以“远离浮躁,追求文化”作为对毕业同学的赠言。同年他在上海文化讲坛上说: “希望年轻同志静下心来好好做点学问,把自己的文化功底打得牢牢的。”他还赋诗:
“生命之树长青,
文脉之源永恒,
文化品质是媒体的灵魂,
文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你们一代的年轻人。
我虽然老了,
还想抖起精神和你们一起好好拼一拼!”
我们应当提高文化自觉,打牢自己的文化功底,并在公司产品中努力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提高学院和学校的文化品位。
范经理的思想和作风是我们永远要学习的宝贵财富,随着大家深入全面地梳理总结,他的影响力将会愈发显现。
这几天我常伫立在他为我题写的《岳阳楼记》面前,总觉得他没有离去,他不会离去,如同他的先辈范仲淹一样,他的精神、他的作品将永远留在史册和人们的心里,引导着、激励着后人前行。
(作者系12bet登录入口原党委副书记、12bet登录入口原常务副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