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新生代表杨翘楚在学院2015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日期:2015-09-21来源:12bet登录入口梁鹏 浏览量: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叫杨翘楚,是硕士一年级的新生,今天能够代表研究生来说几句,特别地受宠若惊。一开始天牧师兄叫我来做所谓的“代表”,我其实是拒绝的。师兄鼓励我,你们都是小鲜肉,要活泼开放一点,其实我心里明白,相对于本科生,我们应该算小腊肉了。

其实说这个的意思是,我和在座的每一位研究生新生一样,都做好了身份转换的准备。昨天我们可能还是参加“清新梦想秀”的学弟学妹,今天我们都已经是有着相对明确目标的“大人”了。或许我们的目标各自不同,有些人像范敬宜先生一样有着“如果有来生,还要作记者”的豪情,有些人可能想像乔冠华师兄一样用外语纵横捭阖、为国效力,还有的人可能和我一样,更钟情于学术研究,立志将清新的板凳坐穿。无论哪一种,清新都是让我们继续追求梦想的地方。

清华无限大,能给你无限可能。这座伫立在清华园中央,古朴幽静的宏盟楼,是专属于我们清新传媒人的梦想孵化器。比如初入清新未满两周的我,就有幸参与到微信公众平台“清华传媒评论”的创建中。它既是团队协作的练兵场,也是社交媒体运营的实验室,更是迫使作者阅读文献的大学校。草创时期,我们几个人常在听涛园搜肠刮肚地想选题、改稿子,虽然没有哪一篇敢说是“成熟”甚至“合格”的,然而写的多了,我们确实体验到了“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清新在课堂之外,也让我们日新月异。由此我们越发期待,有着清影工作坊、彭博数据终端等一流教学科研环境的学院,足以支撑我们每一种或许疯狂或许艰难的梦想。

就在我们做着记者编辑的工作时,很多同学早就按部就班的投身到学术研究中去。还没开学,环球资源厅就有业界著名的学者来访,我学国新的室友晓波听完讲座一回来就滔滔不绝地跟我分享讲座心得。不止是讲座,平时只要路过他的座位一看,就能看到他奋笔疾书地做着学术期刊的笔记。类似的同学还有很多,经常随便跟谁聊起某个业界话题,他就会满腹经纶地跟我说,自己最近做了篇论文正是以此为题。凡此种种,常听的我不明觉厉,但是我知道实打实的学问早在这开学典礼前就开始发掘了。清华人要做“永不漏气的发动机”恐怕就是这样吧。

说完了我们自己,更要说说老师们。

昨天是教师节,我们早早地集合到一起,设计、手绘和分发教师节贺卡。虽然还没开学,师恩已然难忘。回想起刚报到没两天,学院的领导老师就到宿舍看望我们,问长问短,嘘寒问暖。后来的入学教育,各位老师的研究领域让人目不暇接,研究成果更让人心向往之。多数同学即便心里已经确定了导师人选,也要到院馆214听好每一讲,做好每一份笔记。这是对老师起码的尊重,也更因为同学们都想能借此一睹诸位老师的儒雅尊容。原来只能在论文中谋面的名家巨擘,居然今日从书本中款款走来、授业解惑,借用校歌歌词,正是“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而我们做员工的,唯有“行健不息需自强,行健不息需自强”。

最后,我还想讲一个师兄师姐的故事。

前两天选定导师,刚被拉进师门的微信群,就发现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和头像。点开一看,居然是之前在中青报实习时的指导记者。顿时一股“天涯何处不相逢”的感觉袭上心头,这也是我和许多同学最近的共同感受。所谓“何处不相逢”,第一层意思是用不上六度分隔,优秀的人才总能跟清华、跟清新扯上点关系;第二层意思是感慨和学长学姐们相见恨晚。接我们报到、帮我们注册,一步步地让我们了解清新的传统和氛围,以至于提供学术、职业直至人生上的指导,你们是师兄师姐,也是我们的指路人。甚至前面提到的那位同门师兄,也真的就是本科生课程的老师。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清新的厉害,肯定离不开亦师亦友的伙伴们。

去年10月份,学校发布了公司产品的改革意见。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从此硕士一年将有四次毕业的机会。这意味着我们今天一起入学,却未必能一起毕业。然而无论在董事长短、目标同异,研究生的我们都明白,作为员工,我们已经是最为成熟的一批。梁启超、乔冠华、范静宜等一代代巨人开创的清流在我们身上,更在字斟句酌地撰写论文,细大不捐地完成实习,敬业乐群地对待工作当中。

101年前梁任公先生在同方部发表的演讲言犹在耳:“纵观四万万同胞,得安居乐业,教养其子若弟者几何人?”“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

清新有恩于我等,我等亦当不负清新!

谢谢!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