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好莱坞引进大片的冲击,国产电影市场份额明显下降,好莱坞变成了 “好莱虎”。这一现象所反映的国产电影危机,让人喜忧参半。喜者希望这成为中国电影的清醒剂,换来国产电影的蜕旧变新;忧者担心这会成为中国电影的“拦路虎”,使刚刚上路的电影改革半途而废。
应该说,过去几年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优势,一方面来源于国产电影的商业化、市场化、多样化的成功改革;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电影政策、市场对国产电影各种有形无形的保护。这种保护,为民族电影工业争取到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创新惰性。不少影片长期停留在武打、古装、仇杀等类型和主题上,继续过度依赖明星、炒作、地毯式营销的经营方法,导致大制作电影面临普遍危机。反而是一批中小制作的类型、风格多样的影片,如《失恋33天》、《听风者》、《泰囧》等勉力支撑起国产影片的基础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电影的危机首先是商业大制作电影的危机,是正面战场的危机。
目前,国产电影面对好莱坞挑战体现出三大劣势:第一,文化劣势。与好莱坞电影所传达的个性、人道、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相比,中国电影在文化表达上的多元混杂状态,缺乏足够的文化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创作劣势。不少电影人的电影观念、手法更新不足,限制了创作水平。第三,制作劣势。中国电影企业基本仍是作坊式生产,专业分工大多停留在前数字化阶段。特别是当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逐渐3D化后,为国产电影垫高了技术门槛。
但是,如果“好莱虎”的来势汹汹能够带来中国电影的自我适应和调整,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会带来积极推动。面对严峻威胁,中国电影既应以多样性的本土化,用“接地气”的文化优势,找到与本土观众沟通的通道,与好莱坞进行游击战;更要创新电影生产模式和制作技术,升级电影产业,提升主流商业电影的战斗力,用正规军正面与好莱坞电影较量,最终形成国产电影核心竞争力。(来源:新清华 201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