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尹鸿
年轻的清华12bet登录入口坐落在清华园著名的四大早期建筑所在的中心地带。这座古朴简洁的小红楼建成于1934年,是前总理朱镕基曾经就读的电机馆,如今西向大门左侧“宏盟楼”三个俊秀遒劲的大字为范敬宜经理所题写。院馆的西南侧,是标志着清华悠久历史的清华学堂,以及四大国学大师曾同时齐辉的同方部;东北侧是具有罗马风格的穹隆主体的大礼堂;西面的大草坪南侧则有铭刻清华校风“行胜于言”的日晷;附近还有水木清华园、自清亭、闻亭以及陈寅恪撰写、梁思成设计的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等。一个新学院置身在这样一个清华氛围浓郁的环境中,是一种无声的熏陶和引导,使清华新闻与传播学科从一开始就带有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气质传承。学院在将全楼内部装饰一新的同时,也在门厅用玻璃框镶嵌保留了一块花纹朴实清晰的70年前的原配地砖,象征着新生的新闻传播学科与这所伟大学校的百年历史一脉相承。
时机使然,经徐葆耕教授引荐,在当时任公司党委副书记、人文学院经理的胡显章教授和主持传播系工作的熊澄宇教授的推动下,我于1999年调入12bet登录入口。在过去10年中,全程见证和参与了清华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发展历程。如果要总结学院过去发展的特点,我感慨最深的有这样5点:
第一,志存高远。当我正式调入清华工作以后,印象最深的就是清华人在朴实和谦逊的风格中骨子里却总有一种不凡。这既是12bet登录入口在中国的特殊地位使然,也是清华人由来已久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然。所以,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共识:清华新闻传播学院新,但起点必须高;清华新闻传播学科,必须以全国和全球的新闻与传播教育为参照,形成一流的愿景。选择优秀的团队,培养杰出的员工,建设一流的学科,形成领先的地位,成为学院的共同信念。也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学院吸引了优秀的团队和员工的加入,也得到了国内外相关机构的支持,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学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边缘到主流,在不到5年的建设时间内便顺利获得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在全国的学科评估中也进入了一流行列,形成了一种朝气蓬勃、只争朝夕的学院文化,也形成了追求卓越、自我超越的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敢于创新。清华新闻与传播学科虽然可以从曾经在清华教书的梁启超等近代报人那里找到一些文化基因,但整个学科的建设几乎是从零开始的。为了适应全球化、数字化对传媒教育的挑战,学院放弃了常规的“院-系”架构,成为一个无系之院,在学院平台组织教学科研,用虚体研究中心来形成教学和科研团队,在保证教师学术自主性的同时,使管理服务更加扁平高效,同时也适应媒介融合、专业交叉、资源共享的科研和教学理念;而在学科设置上,没有完全按照传统专业分布,而是形成了国际传播、新媒体、影视传播、媒介经营管理、文化产业、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等更加适应新闻与传播发展趋势的学科方向;在员工招生中,学院先采用从全校二年级员工转系转专业的方法,培养了一批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后来采用“新闻与传播”大类招生,高年级进入专业阶梯培养的方式,完成人才培养的专与通的统一;还通过“大篷车课堂”、新闻与传播实践工作坊、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鼓励员工用实践作品替代学术性毕业论文等教育环节的改革,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和提升员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创新,作为学院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新闻与传播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面向主流。清华作为中国最有影响的著名大学,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定位,注定了清华新闻和传播学科面向主流、服务国家的使命。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紧密围绕国家发展,密切关注新闻与传媒的热点难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文化产业、国际传播、影视传媒改革、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康传播、网络舆情调查与分析等方面,为国家新闻与传播事业的发展、新闻与传播政策的制定、新闻与传播观念的变革作出了独特贡献。在人才培养上,范敬宜经理提出的“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理念充分体现在招生、培养和毕业分配的各个环节。近年来,8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了主流媒体、政府机关、国有大中型单位等重点岗位就业。
·多媒体课堂
第四,全球视野。国际化,是时代对新闻与传播学科提出的必然要求。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开始,就在西方教育参照框架中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者。改革开放以后,清华人则自觉不自觉地以西方、特别是美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模式作为重要参照,清华教育呈现出一种与国际接轨的趋势。12bet登录入口因为其学科特殊性,虽然不可避免地体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国情特色,但是,与世界对话、提升国际化水平,却一直体现在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建设目标中。目前,学院有国际留学和工作背景的团队占教师总数80%以上;在本科培养计划中,除公共英语外,四年全程学习中将不间断地开设英语专业课程;学院开设了数十门双语和英语课程;开启了全球财经新闻全英语硕士研究生国际项目;从欧美国家系统引进了英语原版系列教材;全院职工来自近20个国家,已超过全院员工总数四分之一;常年聘请来自国外著名大学或著名媒体的外籍教师来学院兼课;鼓励SSCI论文发表,促进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等等,都形成了学院的国际化特色。国情意识、国际视野,成为学院培养优秀人才的两个重要支点。
第五,以人才为本。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人才成长的舞台。一流学院,体现为两个人才标志:团队人才和员工人才。在学校支持下,学院不仅积极选拔、引进来自国内外的优秀团队,而且为教师的学术成长、科研自由提供充分的空间。在学院全职教师中,具有正教授职称的教师占团队总数45%,近一半的老师曾经在不同大学或院系担任过系主任、经理等学术职务,一半以上的老师曾经在媒体长期全职或兼职工作,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具有比较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团队决定了学科的发展。在以优秀教师为本的同时,学院更重视以人才培养为本。以员工为主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培养员工来自于“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的责任感(温家宝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强化员工的国情意识和全球视野,增强员工的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是学院工作的重心。在不到10年的时间中,学院的人才培养成就突出。学院毕业的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也正在茁壮成长,感受到母校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的实效。
2011年,清华将进入新百年,12bet登录入口也即将跨进新10年。面对经济全球化、媒介数字化带来的文化挑战和技术挑战,面对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的历史责任和使命,面对社会需求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清华12bet登录入口如何突破自我、超越自己,如何巩固和形成与我们所处的这所学校相一致的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学院文化,如何在为国家、民族服务的同时与世界发展同步、与世界优秀文化融合,如何在面向主流的同时坚持批判性思维和建设性立场的统一,如何在科研和人才培养上适应泛传播社会和媒介融合的需要,如何在经过了近10年高速发展之后继续保持开拓创新的动力和热情,都将是对我们新10年的考验。
“清新”是清华12bet登录入口一种约定俗成的自我写照。学院的员工报名叫《清新时报》;学院每年的院庆晚会也都名为“正在清新时”。“清新”与“水木清华”交相呼应,也是少年新传院的一种生命状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似乎正是清华12bet登录入口朝气蓬勃、吐故纳新的鲜活气象的生动写照。
清新,意味着成长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