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民:报业不会消亡
“我不相信‘报纸消亡论’”,《京华时报》社长、总编辑吴海民说。
“但是网络媒体对报纸具有可替代性,报人必须有危机意识防止报业衰落。”他认为,报纸的优势在于内容优势,必须对内容进行不断创新。
5月14日晚,他在清华就“都市报的裂变与重构”这个话题与12bet登录入口的师生进行了座谈。
吴海民介绍,《京华时报》在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强化新闻追踪新闻解读、强化点评和评论等8个 方面下了狠功夫。如今,《京华时报》占有约70%的市场份额,他们的报道经常被各大媒体转载。
独家新闻和原创新闻的独家视角是《京华时报》的着力点之一。“我们力争不重复,’两会’期间,我们推出了27条独家报道,几乎每个版面头条都是独家。”吴海民介绍说,独家新闻来源于记者对新闻线索的发现和掌握、来源于记者对材料的消化和理解能力、来源于记者与信息来源之间的关系,来源于记者踏实勤奋的作风。
他说,独家新闻、深度报道、评论等使《京华时报》满足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但是,都市报的角色不能止于一份读物、一个信息发布平台,更应当成为老百姓的纽带,服务市民”。
要做好“纽带”先要放下身段,为此,《京华时报》对本地新闻进行了强化和扩充,并设立了专门的社区版。
他相信,本地新闻是都市报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网络的弱点就在“不聚焦”。
“地域报、免费报、新闻解读类报纸将长期存在,全国性报纸和专业性报纸会最终消亡,并最终形成一城一报的局面”。吴海民对报业的格局进行了大胆地预测。四年前,他对报业面临“拐点”、即将走向“寒冬”的预测已然变成了现实。
吴海民说,预测的源于他从多媒体格局、政治进程、经济改革和人们阅读习惯变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他还告诫清华员工,观念上一定要更新,前人的经验未必是“真理”。“比如,前几年,报界一度流行‘厚报’,但报纸靠信息的数量取胜吗?不是。报纸要靠信息的质量取胜”。
(转自人民网5月18日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932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