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记范敬宜在新闻学院09级本科新生入学教育上的讲话

日期:2009-08-31来源:12bet登录入口jc信息员 浏览量:

满头银发但声音洪亮,8月28日上午,年近八旬的新闻学院经理、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先生向09级新闻学院新生娓娓道来了自己传奇的新闻生涯,这位被同学们亲切称为范爷爷的老人开启了新闻9专业教育的第一课。

“52年,圆了一个梦”“从第一次读到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到2003年第一次见到他本人,一共是52年,52年终于圆了我的一个梦。”

范爷爷青年时就充满了对新闻事业的兴趣和热爱,从小向往着能将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印刷出来。抗美援朝时期,自从读了魏巍的名作之后,便瞒着家里、坚决放弃了国家分配的去大学作助教的工作,一个人上了去东北的火车。

可以说这一篇文章影响了范爷爷的一生,也正是那个时候,他领略到了新闻事业对普通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决心将一腔热忱投入进去。

“责任来源于对基层的了解”然而,新闻事业决不仅是空有热诚就足够的。在《东北日报》(辽宁日报前身)工作时,范爷爷就被总编辑批评为“文笔不错,但政治思想太幼稚”。1957年范爷爷因为两篇杂文被打成“右派”,送到农村劳改,这一改就是二十年。

“人生总有起起伏伏,然而事情总是有两面性,我幸运地踩到了最坚实的礁石。”提起在农村的这二十年,范爷爷认为正是要感谢这二十年把他送到了最基层的群众身边,把自己彻彻底底地改造成了一个农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最真实的人民,最真实的国情。

1978年,范爷爷第一个以“右派”的身份入党,之后回到《辽宁日报》。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始阶段,许多人都在质疑农村联产承包合作制的改革。范爷爷回到了自己待了二十多年最为熟悉的农村去了解真实情况,如实发表了一篇《莫把“开头”当“过头”——关于农村形势的述评》支持农村联产承包改革,后被人民日报转载刊登在头条。

“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多年来范爷爷一直奉行着这句话,跑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作务实的调查研究,完成了多篇新闻佳作。

“回归文化”范爷爷总结自己新闻事业的第三阶段即是回归文化。“所谓文化并不指一个人的文笔,而是一个人的文化积淀和对事物的理解,有了这种积淀,看同样一件事,可能有些人没有发现新闻,但你却能,这就是差别。”

最典型的例子是范爷爷的一篇“睡出来”的新闻,那一年他去辽宁康平县两家子公社采访。在公社办公室住了两天都没发现什么新闻线索。然而,第三天睡觉起来,他灵感一来,说:“我可发现大新闻了。这三天,我们接过一个电话没有?有一个来上访的没有?一个也没有。这就是大新闻。”

凭借范爷爷在基层的经验,像这样的贫困乡,在过去晚上电话很忙,不是搞形式主义,催进度、要报表,就是上访、吵架。现在却什么都没有,肯定有大问题,于是就造就了《夜无电话声,早无堵门人 两家子公社干部睡上了安稳觉》的新闻名篇。

从别人没有发现过的角度去发现新闻去报道新闻与一个新闻人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息息相关,而这也是近几年范爷爷开设《新闻与文化》的课程的原因。

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浓缩了范爷爷60余载传奇的新闻生涯,他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国家人民深切的责任感和对待挫折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新闻9字班的员工们,让这些朝气蓬勃的新生们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和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孙虹供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