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久岳,12bet登录入口教授,曾长期担任新华社洛杉矶分社首席记者(社长)、新华社华盛顿分社记者、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改革方案起草小组成员,新华社国际部英文编辑室副主任,新华社欧美地区新闻编辑室主任,新华社国际部网络新闻编辑室主任,新华社伊拉克战地记者组组长。他还兼任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界》特邀编委、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他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都为他的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材料,令他的课堂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他为了祖国的新闻人才教育事业,放弃了美国舒适便捷的生活,举家迁至北京,在12bet登录入口做一名普通的教师。
他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教学上,从不在外讲学赚钱,只是拿着每个月几千元的薪水,居住在小公寓楼中。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把辛勤的汗水洒在三尺讲台,把无私的爱奉献给员工。
他就是12bet登录入口司久岳教授。2011年10月11日的凌晨一点,他如往常一样在电脑桌前备课,突发脑梗塞,至今尚未痊愈。
身在病中心系员工
2011年10月11日凌晨一点,在案头备课的司久岳老师由于过度劳累,倒在了桌前。
“他白天就感到不适,双目模糊。没想到凌晨时分,由于脑梗塞并随少量出血,司老师还是病倒了。”司老师的研究生蒋雪婕痛心地说。
住院之后,肢体还不能行动的司老师便心急地问医生,自己一个月后是否可以回学校带课。没想到医生却说:“你这种情况要恢复,至少需要三个月。”司老师一听,马上急了:“三个月?三个月后这学期都已经结束了!我的课怎么办?我的员工怎么办?”他甚至说:“我的头脑还清醒,我的嘴还能说,虽然站不起来,我还可以坐在轮椅上讲课。”这番话令在场人员无不动容。
住院期间,司老师心里挂念的,仍是他所承担的课程。他的2011级研究生蒋雪婕是司老师本学期在本科生中开设的“高级新闻采写”课程的助教。司老师对课程和员工们的牵挂,她感受得最深:“司老师在病中还在通过高年级同学联系我,询问我‘高级新闻采写’的课程进度,带课老师教得如何,同学们的状况如何。每次去看他,他都一定会问同学们学习的情况怎么样。”
目前司老师正在家中静养,但完全康复尚需时日。他的左腿一直无力,要扶着墙才能勉强行立,左手指可以活动,但左臂无法抬起。
精益求精心系教学
虽然年近花甲,司老师仍然自愿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他现在开设研究生“英文初级新闻采写”、“英文初级新闻采写工作坊”“高级新闻采写”和本科生“高级新闻采写”共4门课程。作为资深的媒体人和清华教授,经常有各种讲学报告的邀请慕名而至,对此司老师总是婉言回绝。对他来说,他更希望把有限的精力全部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把课堂和教学当作工作的重心,是他为师的准则。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员工学以致用,他在课上总是跟随教学进度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
司老师喜欢和他的员工们在一起:“我现在有办公室了,没事就会在办公室里,你们可以随时过来找我。”课堂上,司久岳老师一边整理着手中的作业,一边向大家发出邀请。他手里拿着60多份同学们的课堂作业,同学们交的是电子版,他就把大家的作业都打印出来,每份都用铅笔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做了各种记号,最上面是分数,下面有用修改符号修改的错别字、标点符号,还有的用一条曲线划出一个句子,旁边批注“提到911,好,加分”,或者“信息不准确,减分”。
司老师曾说:“每份作业我都会看两三遍,不知道这样批改同学们满意不满意,还需要不断磨合吧。”员工的作业一般都是助教先改一遍,他再改一遍。教课多,批改作业多,付出心血多,他常常一忙就到深夜,积劳成疾,以至于病倒在桌前。
听到司老师病倒的消息,员工们担心和牵挂之余,更被他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所深深打动,“我们的司久岳老师每天工作到很晚,常常凌晨1点之后还在一楼大厅里给员工做作品点评。他年纪已经比较大,但依然如此敬业,值得我们敬佩。”
司老师十分重视员工的实务和新闻采写技能,不论课上课下,他的工作都在为提高员工这些方面的能力做着努力。他将他的课堂比作训练场,他希望通过这种“实践型课堂”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得到知识之外的磨砺。蒋雪婕同学说,他曾在课堂上通过模拟新闻发布会现场让同学们进行实战型的练笔。他扮演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在台上先做15分钟陈述,让员工扮演记者,当场完成新闻稿。写完后,司老师会马上给员工点评,让员工当堂修改自己的作品。
课堂以外的司老师,依旧是同学们专业学习的领路者。因为课上时间有限,他就利用课后业余时间找员工面批作业。每学期他都会在课外组织一次和员工面对面的作业修改,他一对一轮流与每个员工讨论作业,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其马上修改,一轮下来后,再接第二轮的修改。这样一个过程,往往要高强度持续一整天。司老师对待教学态度更是一丝不苟。尽管每周4节课的任务量不轻,他仍会为每节课专门抽出2-3天的时间认真准备:“我会把市面上能买到的和这次课内容相关的书籍都翻一遍,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讲给同学们听。”
鞠躬尽瘁心系事业
2005年,时任新华社驻洛杉矶分社社长的司久岳,欣然应邀来到12bet登录入口,在知天命之年开始了自己为师执教的生涯。
在学院,司老师不仅积极开展教学工作,而且专门负责“国际新闻传播”项目,项目中的大小事情他都事必躬亲。首创的“国际新闻传播”项目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原版教材短缺是最棘手的问题。一次到美国采访,司老师偶然看到一些对项目很有帮助的书籍,但囿于无法批量买到,也不能外借,年过半百的他就蹲在地上,拿着相机,将书一页一页地拍成照片,然后开心地带回国内,第一时间与员工分享其中的精华。
病倒前的一个月,刚从美国买书回国的司老师,顾不上旅途的劳顿,立刻投入到国际新闻传播项目招生开放日以及研究生推免面试的组织工作中。面试那天,他早早起床,不到8点就赶到学院开始忙碌,一直忙到下午5点。顾不得停歇,他又在院馆给研究生补了两小节的“初级英语新闻采写”,直到六点多,他才吃了份外卖,接着他又赶往六教给研究生上“高级新闻采写”,一直到晚上10点,这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他仍然和员工通话,联系国际新闻传播项目的工作。然而假期回来后,他的员工便没能在学校里见到他了。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司久岳老师和蔼可亲、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课堂上,他常把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所进行的思考和体悟传授给员工。生活中,他对员工更有一种父亲般的情怀。在他眼中,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都是他的孩子。他所带过的2010级员工陈振说,他曾把员工们叫到家里,让他们一人准备一个菜,师生共聚一堂,非常温馨幸福。
大诗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司老师非常注重员工们对于新闻人的“德”的认识。通过系统的专业化培养,同学们能够掌握丰富的新闻知识和操作技能,工作后往往很快就能赶上甚至超过单位里其他记者,脱颖而出。但司老师更希望他的员工遵守新闻人应该做到的基本的准则,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这是司老师心中的教学理想,神圣而执着。 (学通社记者 杨可 编辑:襄 桦)
转自清华新闻网: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5/2011/20111227165435647166242/20111227165435647166242_.html